公立医院进口原研药难买?揭秘背后的医改博弈与市场困境

元描述: 探究公立医院为何难以购买进口原研药物,揭示医保控费、药品集中采购、DRG/DIP 等政策对原研药市场的影响,分析跨国药企的应对策略,并探讨外资医院入局带来的新机遇。

引言:

“六岁孩子支原体肺炎,医生说医院没有进口阿奇霉素希舒美,只能去外面买?” 一则社交媒体上的呼声,引发了公众对公立医院难以购买进口原研药物的热议。 这一现象并非个案,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患者在公立医院就诊时,遭遇了 “原研药难买” 的尴尬处境。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 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公立医院进口原研药难买背后的原因,分析医改政策、药品集中采购、DRG/DIP 支付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并探讨跨国药企的应对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 同时,我们将着眼于外资医院入局对原研药市场带来的新机遇,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多角度思考。

一、 “希舒美难寻”:进口原研药市场现状

六岁孩子支原体肺炎的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发出的求助,揭示了进口原研药在公立医院供应链上的困境。 这并非孤例,不少患者在公立医院就诊时,都遇到过医生告知“医院没有” 进口原研药的情况。

以阿奇霉素为例,这款被广泛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最初由普利瓦公司 (Pliva) 研发,后来被辉瑞公司 (Pfizer) 收购并推向市场。 在中国市场,阿奇霉素的批文超过 620 个,其中 90% 以上来自国产药企。 然而,辉瑞的原研药“希舒美”却在公立医院市场上逐渐淡出。

1. 集中采购政策下的“以量换价”

自 2018 年启动首批药品集中采购以来,中国政府通过“以量换价” 的策略,大幅降低了药品价格,减轻了患者负担,也节约了医保资金。 然而,这一政策也导致了许多原研药物因价格竞争不过国产仿制药而未能中标,逐渐退出公立医院市场。

辉瑞的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它在 2023 年 11 月的第九批药品集中采购中以 5.58 元/袋的报价未能中标,被挤出了公立医院采购目录。

2. 院外渠道的崛起与原研药的“双重” 困境

尽管在集中采购中落败,但原研药物并非完全无法进入医院。 一些医院仍保留着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购未中标的药物。

然而,随着“红线价” 等机制的出现,原研药在院外渠道的销售也面临着压力。 今年 4 月,辉瑞的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因“高于上海红线价” 被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撤出在线销售名单,这标志着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经历重新洗牌。

3. 仿制药的崛起与原研药的“质量” 争议

随着国产仿制药的快速发展,原研药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尽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了一致性评价制度,但一些患者和医生仍对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存有疑虑。

二、 “医改博弈”:政策与市场之间的角力

“原研药难买” 的现象并非仅仅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与近年来中国医改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

1. 医保控费与 DRG/DIP 支付模式的影响

医保控费已经成为医改的重要目标,而 DRG/DIP 等支付模式的改革,也使得医院更加注重控制药品支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在采购药品时,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仿制药,而原研药物则被边缘化。

2. 集中采购平台的“强制性” 与医院的无奈

医保对于医疗机构使用集中采购药品的政策规定中,包含激励措施和处罚。 医院完成集中采购任务后,医保会返还一部分资金给医疗机构,而未完成任务则面临严格的处罚。 医保飞行检查也加强了对医院用药的监管,这使得医院更加依赖集中采购平台,采购未中标药物的意愿大幅降低。

3. “仿制药替代原研药” 的争论

关于仿制药是否能够完全替代原研药,一直存在争议。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仿制药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存在差异,而患者的用药选择应该基于临床需求,而非仅仅考虑价格因素。

三、 “跨国药企的应对”:市场困境下的新战略

面对中国市场的变化,跨国药企也积极调整战略,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1. “降价” 与“撤网” 的抉择

为了在集中采购中取得竞争优势,许多跨国药企选择降价,甚至主动放弃中标。 例如,勃林格殷格翰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 2021 年的集中采购中,降价幅度仅为 0.3%,报价为 3.43 元/15mg,属于主动放弃的报价策略。 而一些原研药企业则选择退出中国市场,将资源投入到更具潜力的市场。

2. 院外市场与线上渠道的开拓

随着公立医院采购的缩减,跨国药企将目光转向了院外市场和线上渠道。 一些药企开始建设自己的线上零售平台,并与药店合作,扩大原研药的销售范围。 然而,院外渠道的竞争也十分激烈,需要药企提升服务能力,才能赢得市场份额。

3. “创新” 与“本地化” 的新路径

一些跨国药企开始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研发符合中国患者需求的创新药物,并积极推进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

四、 “外资医院的入局”:新机遇与挑战

随着国家允许外商独资医院在我国部分地区设立,这将为原研药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1. “服务优先” 的模式与原研药的“优势”

外资医院通常以服务优先为理念,更加重视患者需求和医疗质量。 原研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得到了重视,这将有利于原研药在该类医院的应用。

2. “医保体系” 的限制与“自费” 的局限

外商独资医院在进入我国初期,由于医保等方面的限制较少,这有利于原研药物的使用。 然而,外商独资医院在市场份额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其对原研药市场的影响也相对有限。

3. “高端医疗” 与“差异化服务” 的定位

外商独资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净值人群和在中国工作的外籍人士,它们通常与保险机构合作以解决医疗费用报销问题,使用国家医保支付的可能性不大。 这使得其在原研药的使用上,更加依赖患者的支付能力。

五、 常见问题解答

1. 为什么公立医院难以购买进口原研药?

公立医院难以购买进口原研药的主要原因是医保控费、药品集中采购政策、DRG/DIP 支付模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2. 集中采购政策对原研药市场有哪些影响?

集中采购政策通过“以量换价” 的策略,降低了药品价格,但同时也导致许多原研药物因价格竞争不过仿制药而未能中标,逐渐退出公立医院市场。

3. 跨国药企如何应对中国市场变化?

跨国药企积极调整战略,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包括降价、退出市场、开拓院外市场、研发创新药物、推进本地化生产等。

4. 外资医院进入中国市场,对原研药市场有哪些影响?

外资医院的进入,将为原研药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但其市场份额和医保体系的限制,使其对原研药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

5. 如何解决公立医院难以购买进口原研药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努力,包括完善医保支付制度、优化集中采购政策、鼓励跨国药企研发创新药物、促进外资医院发展等。

6. 未来中国原研药市场将如何发展?

未来中国原研药市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但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创新药物的涌现,原研药市场将朝着更加规范、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结论:

“原研药难买” 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药企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未来,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的加剧,原研药市场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期待,在多元化、创新性的发展模式下,患者能够获得更多、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用药体验。